清同治版平坝《毛氏宗谱》载:毛光仁,字澄,世居江西省吉安府安福县芦平乡五十一都小地名茶塘上,系毛氏西河遗派祖藉。明朝英宗正统年间任吉安府知府,代宗景泰和英宗天顺年间任礼部尚书。耄寿89岁。
2010年4月,在龙城九派贡元派三十三代后裔、吉水县电视台副台长、毛泽东祖籍龙城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毛凌志的联系下,安福县地方志办姚义兴主任帮助查阅了清同治、乾隆、康熙年间的《安福县志》,查出明清时期安福县五十一都、五十二都在今安福县寮塘乡及竹江乡范围内,芦平乡五十一都茶塘属今竹江乡中团村义塘背村小组。根据毛凌志著《龙城与韶山,毛泽东祖籍渊源》统计,寮塘乡现无毛氏居住,第三派刺史派后裔在安福县竹江乡小车村(古称小车)毛家自然村21户106人,中团村义塘背村小组(古称东里)26户150人,都是毛均美的后裔。第九派贡元派后裔在安福县竹江乡城田村坎上毛家自然村(古称城田坎上)34户151人,是贡元派毛仕简后裔毛常之孙后裔,毛常之孙晚毛光仁很多,而毛均美是最早到安福的,且中团村义塘背村小组(古称东里)毛氏为毛均美的后裔,毛光仁应该就是毛均美的后裔。
根据平坝《毛氏宗谱》记载,毛光仁第4世孙毛星圣南下征讨安南。如果以毛星圣与毛伯温同往征讨安南计算,毛星圣与毛伯温应该为同时代人。如果毛星圣与毛伯温同为毛让第21世孙,那么毛光仁可能为毛让第17世孙。从毛让五代南唐庄宗同光三年(925)任大理评事到毛光仁明朝英宗正统年间(取中间值约1443年)任吉安府知府,共518年,平均每代约30年,这也符合人类自然繁衍之规律。
2013年12月,司封派后裔吉水庐陵马塘毛祖榕影摄寄给我一部《庐陵(塘边)毛氏宗谱》和一部嘉庆庚午年重修之《南塘毛氏宗谱》,打开一篇篇老谱细读研讨,终于有了一个发现。龙城刺史派十一世孙毛均美因带铁炉塘黄千仔服丧,故从毛源徙安福五十四都小车(今竹江乡小车村毛家自然村小组),成为最早到安福安居的毛姓。毛均美传毛安谟,毛安谟传毛迁林,毛迁林传毛载可,毛载可传毛丑淑,毛丑淑虽生毛志苑、毛志永,确只有毛志苑成人,五世单传。毛志苑生三子,庆源、文恭、庆恭。《南塘毛氏宗谱》载:“十六世,志苑,讳应正,生元癸酉,殁明洪武戊寅;配尹氏,生元丙子,殁明洪武甲子;合葬彭家田乾向;子三,庆源、文恭、庆恭。十七世,庆源,讳澄,生明洪武戊戌,殁戊辰,配罗氏,子一,质本。文恭,字昶,生明洪武壬子;笃念兄弟,匾堂曰韡韡,翰林名公有诗证;宣德二年重修林源谱系;终正统丙辰,葬彭家田乾向;配刘氏,生洪武已未,殁正统甲子,葬湖塘虎形;子三,珮琚、珮瑄、珮瑛。庆恭,生明洪武甲寅,殁丙子,葬高丘庙坑丑向。十八世,质本,配郭氏”。《庐陵(塘边)毛氏宗谱》载:“庆源,生洪武戊戌,没戊辰,配罗氏,生质本”。两谱记载大致相同,《南塘毛氏宗谱》稍详,说明两谱是可信的,没有因翻印或修谱出现错误。
从年号上推论,庆源不可能生于明洪武戊戌,因为洪武年号共31年,其间没有戊戌年。文恭在宣德二年重修林源谱系,而庆源的年号在谱书的记载发生明显的错误,说明文恭对庆源的情况不甚清楚。作为兄弟的文恭修谱之时将庆源的出生日期记错,应该庆源此时早已外出且无音信。庆恭22岁早卒,文恭因失一弟走一弟,从五代单传变六代单传,思念心切,便将其匾堂名曰韡韡,情致之深其理由绝非一般,难怪翰林名公虽诗证,又怎知其原由。更巧的是,庆源无论是生于戊戌殁于戊辰,还是生于戊辰殁于戊戌,从实岁或虚岁计算,都是89岁。
纵观整个龙城毛氏宗谱,在龙城时期,毛氏的子孙除了读书或考取功名的,大部分是没有名的,而是以排名叫名,如“十三解元、五十二宣教、百一郎”等。随着子孙的增多,排行过多过冗,且父子爷崽易发生混淆,才在排行之外另取一个“字”(讳),称字XX或讳XX,逐渐取代排行叫名,因此,元明时期的“字”远比现在重要得多。
比较平坝《毛氏宗谱》和《南塘毛氏宗谱》,安福庆源和平坝始祖光仁,两者同“字澄”(根据谱书毛均美支系只有庆源一人字“澄”),两者同为明朝初期人,同活89岁,且又都是毛让的第17世孙,所以两者可能为同一个人。
毛均美5世单传,到了第6世,才有志苑、志永两兄弟,志永未成人,只传志苑一房,前6世毛光仁不可能分支出去。毛志苑生三子,文恭、庆恭、庆源。庆源名下除载其妻罗氏、其子质本、其媳郭氏外,其它多一个字也无。庆恭22岁早卒,安福毛氏传下来的都是毛文恭的后裔。毛文恭生三子珮琚、珮瑄、珮瑛,传五孙旭昭、旭暟、旭旦、旭彰、旭暕,再传九曾孙一元、安辙、民服、谨诚、民望、吴望、能谏、能询、能骞。毛文恭55岁修谱,其子孙各支各系清清楚楚,毛光仁不可能从第8、9、10世分支出去,谱载第9世皆生于明宣德年间,再往后与毛光仁时代差异更大,且都没有一人与毛光仁有一点相似之处,前后几代对比,毛光仁只能是毛文恭外出的弟弟毛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