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8日一位四川Maohong先生在毛智锚发李梦星文《一个博士教授成群的家族村落》帖子下回帖,全文如下:“毛智锚,你好,我记得在我们的家谱上见到,我们之前是从永州府零陵县迁到江西吉安在迁到四川的,我们的族谱里面也是世-芳-仁-义-礼-智-祖-积-盛,但是在盛这里就断了,后来是老一辈们自己编的有20个字的辈分。不知道我们是不是一个祖先下来的啊。”
由于毛智锚年轻,对村里事情还不太熟悉,于是没有作出完整的答复。9月11日笔者见此帖时,立即作了回复。由于时隔太久,Maohong先生可能没有见到我的回帖,失去了一次寻亲归宗的机会。因此我再发此帖,希望四川的宗亲能看到,并与我取得联系。
9月11日,我的回复全文如下:
Maohong,你好。我来代毛智锚回答你的问题好吗?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毛家村(庐陵马塘)是由吉水八都龙城毛家迁过来的。浙江衢州毛休官及从三品,宋太祖赐紫金鱼袋,派往吉州为太守,迎父亲毛让(字伯逊)至官邸奉养。以后“官即为家”,就在吉水八都地面定居下来。毛休生七子,其弟毛任生二子,发展成龙城毛氏九派。庐陵马塘毛家属长房“司封派”仕元的后代。龙城毛氏尊毛让为一世始祖。我村世系为让-休-仕元-文益-怀端-二五贡士-二七宣义-大理评事-七宣教-二八秀才-层六秀才(中甫)。让公第十一世孙中甫离开龙城到庐陵马塘开基。中甫以下的“派行”是:“才-信-仲-以-子-天-云-中-冠-缉”,接下来是:“存在德国、文名世芳、仁义礼智信”。宣统末年,在马塘修龙城“司封、刺史、贡元”三派毛氏宗谱,规定凡参修宗亲村,从让公三十一世起,新订统一“派语”为:“善行自祖积、盛声必远扬、嗣孙克继述……”我父亲三十三世“自”字辈,但取名“智潮”在先,就不再更改,笔者晚辈,出生取名不再用“信”字,就用新“派语”为“祖” 字辈,取名“祖榕”。马塘毛家村现七世同堂,为“义、礼、智、祖、积、盛、声”,最低一代为龙城让公第三十七世。
据祖上传说,清朝时期,我村在建祠堂时,族内发生分歧,有二十多位青壮年男丁连夜出走,离开了毛家一直未归。据说在四川落户,也有传说毛家出走人员繁衍成“四川一条街”,但一直未有确凿的依据。我们的谱上现在还保留着一长串“补遗”名单。或许历代修谱人都期盼着那批游子们的后代有朝一日能认祖归宗。一九九四年再修三派宗谱,笔者有幸担任“掌稿”,同样怀着那颗拳拳之心,也给血肉亲人留下了那“一席之地”……你说你们“族谱里面也是世-芳-仁-义-礼-智-祖-积-盛”,真是一字不差,世上有这种巧合吗?这只能说明,你们的祖籍就是庐陵马塘毛家村,至于“从永州府零陵县迁到江西吉安在迁到四川的”,我理解是“永州”是否为“吉州”之误,“零陵” 是否为“庐陵”之误?前靣说过,“善行自祖积、盛声必远扬”是宣统末年订的“派语”,你们那里不是“世-芳-仁-义-礼-智-信”,而是“世-芳-仁-义-礼-智-祖-积-盛” ,是否你父輩或祖輩有人暗中关注过老家的谱谍动态,而又始终不肯解开历史尘封许久的那个“结”?我们的前輩给后代留下这许多迷,“你、我、他”能解得开吗?
作者:毛祖榕
电话:13177967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