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拳为民的赤子之心——八旬老党员毛熙东一心为民侧记

打开武胜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已是八旬老人毛熙东写下的10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工作日记,从字里行间无不触摸到了这位82岁的老领导、老党员拳拳为民的赤子之心。

“只能为党争光,不能给党抹黑”

在老百姓心目中,党员就是党的代表。1950年1月,毛熙东被党组织选派到西南华大川北分校学习参加工作,1951年3月结业参加川北第五土改工作团,先后在南充、营山搞土改工作。1952年春调回武胜县任第四区副区长兼沿口镇镇长,同年9月2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武胜县烈面区委书记、县水电局长、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1987年4月年满60岁退休,经南充地委批准,不办理退休手续,继续任四川省华能东西关水电厂领导小组副组长,全权负责。基础工程竣工后又担任四川省东西关水电厂建设管理局党委副书记等职。他常说:“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一切,是党把我从一个贫苦农民培养成一名党的领导干部。我经常在心里告诫自己:要用行动甚至是生命兑现自己的入党誓言,只能为党争光,不能为党抹黑。”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退休20多年来,毛熙东老人一直把宣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国家的大政方针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先后深入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做宣讲报告1000余场次,直接听众超过100万人次。尽管如此他还是说:“我讲得还不够,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忘记人民群众,就是忘记革命胜利的根本”

毛熙东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吃不饱,穿不暖的滋味,在他的心里已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每当看到困难群众,就忍不住要帮一把;看到农民们没有脱贫就要扶一下;得知贫苦人家的孩子上不起学,捐资助学的想法自然就产生了。

武胜县三溪镇观音桥村地处偏远,比较贫苦,他先后出资5万元帮助该村修建村级公路,资助农民养牛、养鸭、种水稻,一些农民富起来了,有近200户修起了楼房。

今年4月,他与退休干部老李、老余到观音桥村了解农村建设情况,见到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人穿得又破又旧,当听人介绍由于家庭困难,至今还是单身汉时,他心里很难受,临走时,由于身上的钱都花光了,就把自己穿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了那位单身汉。

随行的老余问他:“社会上有很多贫困的人,你帮得过来吗”?“我是帮不过来,但帮一个算一个,如果大家都来帮,贫困户不就越来越少了吗?!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群众,为人民奉献,充实、快乐、光荣!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就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忘记人民群众,就是忘记革命胜利的根本。”

“谁说当官的子女不能当工人”

人民群众群众往往把领导干部的形象同我们党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他经常提醒自己,千万别辜负了人民的信任,一定要做为群众谋福利的事,坚决不做有损党和政府形象的事。”

毛熙东有一子一女,儿子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好心人帮忙将其儿子安排在县政府某机关工作,他知道后,把其儿子的名字划掉,将另一干部子女的名字填了上去,后来,他儿子到企业上班当了1名工人。有人说他不讲情,缺乏对子女的关爱。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要讲情,我首先要讲报答党地恩情,人民地亲情,其次是儿女私情;要讲爱,我首先要讲对党对人民地大爱,其次讲对家庭、子女地小爱,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共产党爱的境界是爱人民,谁说当官的子女就不能当工人?我的儿子在企业当工人不是什么丑事”。

他回顾走过60多年的工作历程,感到最自豪的是没有违背自己的入党誓言。“铁心跟党走是我魂,为党分忧是我志,助民解难是我情,拳拳为民、永葆本色是我求!”这就是一个八旬老党员的座右铭。(余忠权 姚毅)

人物报导

毛瑞钧和他的国学启蒙馆

2008-10-15 14:10:00

人物报导

执着的信念 无悔的追求——记湖北省计生委党组副书记毛菊元

2008-11-20 17:07: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