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丰美,男,满族,1949年5月生在辽宁省凤城市凤山经济管理区大梨树村,1980年任大梨树村村长,1983年3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3月任大梨树村党委书记、实业总公司总经理至今。2000年毛丰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1992年开始连续当选八届、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大梨树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十大特色村、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村、全国妇联“双学双比”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单位。
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饰演的“刘老根”,相信城乡的观众至今耳熟能详。“刘老根”的生活原型不是别人,正是满族优秀村干部毛丰美。
走进风城市大梨树村,感觉就像走进了江南一个水乡古镇,雕梁画栋的民族建筑,小桥、流水、人家,在绿树红花掩映之中,在北国阳光的朗照下,闪耀着别样的光彩和美丽。马车拉你去游览,小船载你看风景,“庄稼院”让你感受农家乐趣,“青年点”让你回味燃情岁月,花果山让你采新尝鲜,药王谷让你忘形山水。而在影视城里,你还有机会被导演相中,过一把当演员的瘾呢。
大梨树今天的可喜变化,比龙泉山庄里的故事更让人震撼。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无不凝结着毛丰美强村富民的思考、坚韧、拼搏与汗水,还有对这片土地和百姓深深的热爱与眷恋。
毛丰美关于“干”的理解和论述,从大梨树村一直讲到人民大会堂,非但大梨树人信服,连总理也笑着夸他精彩。
毛主席诗曰,唤醒工农千百万,同心干。邓小平说,不干,连半个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毛丰美说,我们就是要干。他说只想不干,就是扯蛋,不说别的,连总结教训的机会也没有。他说干要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干要实干,坚持实事求是;干要巧干,讲科学闯市场。
在大梨树村花果山的最高峰,矗立着一座9米高的干字碑,将大梨树人崇尚的“干”字精神,宣扬到了极致的氛围和地步。干字精神最直接,也是最生动、最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干字精神是毛丰美带领大梨树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向富裕、幸福、文明新生活的这一壮举的高度概括。
1982年,兽医毛丰美被村民们推举到村大队长的岗位上,当时队里没有一项真正的集体经济,大队干部的工资是从农民的干瘪的口袋里抠出来的。在班子会上他提出:要从我们这一届开始结束群众养活干部的历史,村里不向老百姓收一分钱,村干部工资自己解决。此话一出,立即招来老支书记的极力反对。
毛丰美做通了支书的思想工作,筹集了4万元资金,带着另外3个干部北上黑龙江,他们蹲车站,啃饼子,喝凉水,捣腾回两车皮小米和两车皮土豆,做起了利微风险也小的粮食贩运。忙活了一个冬天,扣除各种花销,还净剩1万多元。大队干部的工资一下子解决了,干部们的心气提起来了,农民们的眼睛亮起来了,毛丰美的胆子也大起来了。
由于经常外出,毛丰美感到火车站附近好挣钱。1982年担任大队支书后,他在凤城火车站旁租了三间民房,又买下三间民房,有滋有味地开起了小旅店。苦当然没少吃,一年下来,又赚了两万多块。
在这一系列闯荡中,毛丰美感受到了脚下这片土地上,正在涌起一股不可遏制发展春潮。他认为大梨树要发展,大梨树人要致富,必先走出山沟,干大买卖,整大项目,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1985年,毛丰美开始了他的“惊人之举”,要投资百万到城里建宾馆。找地皮,贷资金,进材料,搞基建,“老两土”进城,干啥啥艰难。他吃住在工地,一干就是300多天,体重由120斤降到90多斤。
可万万没有想到,去工商局办理手续时,人家看到他起名“龙风宾馆”,说啥也不批,“你们还能开宾馆,风城还没有一家宾馆呢,你住过宾馆吗?”。万般无奈,他找县委书记,书记拿起电话将工商局领导训斥了一顿,宾馆才顺利办证开业。
龙风宾馆建成后,毛丰美把办公室搬到宾馆。在这里,毛丰美结交了八方朋友;在这里,毛丰美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信息;在这里,毛丰美引来了资金,输出了产品;在这里,大梨树的名气传得越远越响。几年功夫,大梨树相继办起了铸造厂、缫丝厂、服装厂、电熔镁厂、工业硅厂等十几个企业。全村900多名剩余劳动力进了城,进了厂,成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工人”,大梨树人的命运开始了整体改变。
1992年,经过反复考察论证,村里决定在凤城火车站和客运站的结合处建一座大型封闭式贸易市场。由于这个地段是黄金宝地,单是134户人家的搬迁,就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有人扬言,别逼紧了,否则撂个炸药包送你上西天。但毛丰美认为建市场是大趋势,带动的是一方经济的发展,什么阻力和困难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在各方面的帮助和支持下,总投资1700万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辽东最大封闭市场——凤泽大市场,仅用七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创造了凤城第一个“深圳速度”。
凤泽的生意刚刚做起来,他又投资1500万元,在凤泽大市场北侧,建起一个占地2.53万平方米的龙泽蔬菜批发市场。
两个大市场成为凤城地区集轻工、农贸为一体的综合集散地。2000个摊位为城乡提供了1000多人的就业机会;拆旧建新为市政府解决了老城区改造难题;年营业额上亿元,上缴利税2000万元,成为凤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年集体纯利润400多万元,为大梨树带来宝贵而又稳定的发展资金。
毛丰美的拳头能打出去,也能收回来。
市场和工业搞起来后,小富并没有导致大梨树人即安的思想。经过市场上几年的摸爬滚打,毛丰美敏锐地意识到,搞经济不能单打一。大梨树村八山半水一分田。山也是大梨树村的优势,不但不能丢,还要大力开发,向大山要效益。
大梨树村的山自古荒芜,荆棘遍地,杂草丛生,乱石一片。要把这样的荒山治理得山清水秀,没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斗志,没有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干劲,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和千百倍的付出,是万万做不到的。
但大梨树人做到了。用了10余年时间,毛丰美发动群众,小突击、大会战、专业队伍常年干,先后投入资金2000万元,治理20多座山头,把车家沟、蔡家沟、大西沟等5个村民小组的荒山全部治理连片。共修环山作业道10条,总长90公里,修高标准等高梯田10600亩,打井50眼,动用土方150万立方米,石方2万多立方米,累计出动人工10万多人次,共栽桃、梨、苹果、板栗80多万株。大梨树人一口气干出了10个大寨,把荒山治理成层层梯田的万亩果园。
可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计划不如变化”的候症,水果的价格一路下滑,以苹果为例,价格由10年前的2、3元,降到了4、5角钱,水果种植没有效益,甚至出现了亏损。
“这可咋整呢?”毛丰美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水路不通走旱路。毛丰美心生一招,让城里人来采摘水果。桃子早熟,毛丰美派人挑选了一些好桃子送到了市里,作为机关干部当年参加万亩果园义务劳动的答谢。大白桃清脆甜美,品尝者无不交口称赞。毛丰美趁机“邀请”他们到大梨树走走,去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还可以亲手摘取自己种的果实。
这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去田野里亲吻自然,呼吸新鲜的空气和阳光,久坐办公室的人谁不动心呢。于是,一批一批城里人来到了花果山。城里人到乡下采摘鲜果,满足了游玩的愿望,有体验了收获的喜悦。加上大梨树村果树品类众多,桃子摘了,李子又熟,李子摘了,梨子又熟,梨子摘了,苹果又熟。如此绵延,从初夏到深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毛丰美这个奇思妙招,让大梨树逐渐声名大震,去那里摘新尝鲜成为一种时尚。
毛丰美说,我们现在的水果,连采摘都不够呢。为了提高人们的采摘质量和兴趣,毛丰美创办了一个占地20多亩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引进了美国、日本、泰国、古巴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奇花异草和珍稀果蔬,使游人大开眼界,又乐得大饱口福。
采摘解决了销路问题,让水果的效益倍增。大量游客蜂拥而至,餐饮业又跟着上马。他们修建了洋溢着满族农家特色的“庄稼院”、“青年点”等饭店休闲游乐区,没想到跟着需要发展到现在,同时可接待3000人就餐800人住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现代农业生态观光大旅游的思维,在毛丰美心中形成和确立。 1999年秋,毛丰美从日本考察归来,更坚定了他巧打生态旅游牌,做起了山水大文章。
他加大投资力度,修建了花果山、药王谷、联珠三湖、仿古新村等大型景区,仅五味子和葡萄藤蔓盘绕成环山绿色长廊,就长达18公里,为全国最长的生态长廊,让大梨树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单位”,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如果说生态旅游是毛丰美的“无奈之举”的话,那么发展五味子产业则是他的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