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曾是孤儿的缘故,他和贫困人群有着特殊的情感。也许有了这份情缘,他对所从事的城乡低保事业更加投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日,他被评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获得民政部通报表彰。他就是安福县城乡低保办主任毛泽善。
1970年,只有两岁的毛泽善随父母从浙江新安江水库库区移居安福县瓜畲乡新安村,但不久父母相继病故,成为了村里唯一的孤儿。年幼的他在政府的救济和扶助下,顺利地读完小学、中学,考上民政部长沙民政学校。1990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县民政部门工作。 2004年,组织上安排他挑起了县城乡低保办主任的担子。 “城乡低保是一项新工作,虽然繁杂但能锻炼人。”
他十分珍惜这个岗位,并全身心投入进去。在城乡低保制度建立和扩面期间,由于时间紧,对象广,情况复杂,他时常加班加点。有一天当加班到晚上十一点时,妻子突然给他来电话,说是自己高烧,但此时他正忙得分不开身。第二天早上七点,忙了一通宵的他带上报资料搭上了去市里的班车。上午十一点,他从市里回到家时,才知道妻子还在县人民医院打点滴。原来,先天夜里是邻居陪妻子上的医院。
低保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它需要理解和关爱。毛泽善时时牵挂着的就是那些需要关爱的人,尽心尽力将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群众列放低保对象。但也有不极少数不符合低保条件的人和毛泽善“打招呼”,想挤入低保行列,毛泽善采取“冷”处理——拖。时间一久,打招呼的人自然不好意思再说了,只好放弃。
从事低保工作起,毛泽善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调查研究中。他不仅吃透了上级的政策,而且对本县的经济状况、低保对象的现状也了然于心。对开展城乡低保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其中不意见和建议被县委、县政府采纳和实施。近两年,在他的参谋下,安福县逐步建立完善了低保工作“五个机制”。这“五个机制”是:一、完善低保对象评定机制,统一低保准入“门槛”;二、完善申报运作机制,统一低保衡量“尺度”;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构筑群众评议“平台”;四、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疏通低保走出“通道”;五、完善资金管理机制,建立“直达”发放模式。“五个机制”的做法被民政部内部刊物作了专题介绍,并被许多地方借鉴和采用。也就是这“五个机制”的有效运用,推动了安福县的城乡低保工作,几年来,该县的城乡低保工作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来源:中国安福网 作者:刘丽强 2009年3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