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gacor slot gacor terpercaya slot pulsa
毛雨时:红土地上的“红支书” – 毛氏网

毛雨时:红土地上的“红支书”

在伟人故里韶山,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村官”:连续三次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就是韶山市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能获得这样的殊荣,这在韶山的历史上,乃至湘潭的历史上也只有他一人。这位土生土长的韶山村人,从1983年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就立足伟人故里这个特有的优势,带领村民发展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使韶山村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他先后获得“湘潭市劳动模范”、“湖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明星小康村模范带头人”和“全国优秀村主任”等光荣称号,并于1997年、2002年、2007年分别当选为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引领村民致富的开拓者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和全国各地一样,韶山村并不富裕,“人多田少,产量不高,常吃返销”,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1980年,村年终决算的结果实在令人心酸: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290元。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韶山村里的耕地和山林很快承包到户。实行责任制后的第一年,全村村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而且粮食年年有余。粮食产量的突破,使不少村民产生了温饱即安、守土为本的自足情绪。

就在这个时候,高中毕业后回乡在泥巴里爬滚了十多年的毛雨时,被村民一举推到了村委会主任、党支部副书记的位置上。如何进一步引领全村人民走上真正意义上的致富之路,这是毛雨时当时深深思考的一个问题。1984年初春的一个晚上,韶山村党支部一班人聚集一堂,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首先要破除温饱即安、守土为本的小农经济意识,‘无商不活’,我们要学做生意,靠做生意赚钱、发财。”毛雨时说:“我们不能捧着金饭碗讨饭吃。韶山村处于韶山冲革命纪念地区中心地带,流动人口多,村民做生意肯定有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敲定了做生意致富的门路。可当时的韶山村,还处于非常封闭的状态,部分村民甚至认为做生意是不务正业,是给毛主席脸上抹黑。为破除村民落后守旧的思想观念,毛雨时和村支两委一班人不厌其烦地上门谈心、做工作,号召党员和村组干部带头经商,给群众做出榜样。

大冲组当时是韶山村数一数二的贫困组,家家户户除了作田还是作田,硬是穷得叮当响。组长毛德斌曾几次找到毛雨时,要求他把组上的村民安排到村工程队去做工。毛雨时对他说:“村里的工程队,要不了几个人。要不这样:你看现在来韶山参观的人也不少,客人要吃要玩,在附近摆个米粉摊子,收入不就来了?这件事你带个头。”此时的毛德斌是半信半疑,而毛雨时却是趁热打铁,做通工作。不久毛德斌的米粉店就在毛泽东纪念馆附近开张了,头一天的生意就不错。立竿见影的经济收入,使组上其他村民纷纷加入到了经营饮食店的行列。在毛雨时的鼓励下,毛德斌和大冲组其他村民的生意越做越大,饭店、旅店逐年增多,经济收入逐年上升。过去贫穷的大冲组就这样念活了“生意经”,很快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年的苦心经营,使韶山村人终于一举甩掉了穷帽子,走在了勤劳致富的前列。以餐饮、纪念品销售的服务业近些年是越做越大,呈“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势,鼎鼎有名的毛家饭店甚至在北京、上海等20几个大中城市都开有自己的连锁店。

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随之而来的是生活条件的大为改观。放眼望去,现在的韶山村是楼房林立,花果满园,道路平坦,村容整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绝大部分的村民早就用上了手机、空调、电脑等高档商品。这个400多户人家的村子,光私家轿车就有近50辆。许多农户还用上了沼气、太阳能,连污水、垃圾也是统一排放、统一运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韶山村人,过上了连城里人也羡慕的好日子。

一组数据显示:2002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到了2007年,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近3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到了8000余元。

发展集体经济的“尽力牛”

在鼓励和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毛雨时深知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他认定:要发展集体经济,就必须找准一条长远发展的新途径。

毛雨时刚刚担任村主任的时候,韶山村的集体企业只有一个“可怜”的片石场和一个亏本的养猪场,另外还有一台破旧的拖拉机搞运输,年产值不到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6000元。

穷则思变,毛雨时和村支两委一班人一次次走进村民家征求意见,“诸葛亮会”开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振兴全村的思路最终“闪亮登场”,这就是:充分利用韶山革命纪念地和风景旅游地的优势,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全村各行各业齐发展。

发展壮大村建筑工程队是毛雨时带领大家走的第一步棋。通过毛雨时和时任村副主任、建筑队队长邹忠益几年的努力,硬是把一个固定资产不足2万元、无固定技术人才的建筑“游击队”发展成为有固定资产280万元、年产值3000万元的国家四级建筑企业。于此同时,村里筹资20万元,建起“迎宾饭店”,头一年就创收10万元。投资65万元建成的3个收费停车场,随着旅游的发展也逐渐红火起来。几步棋一走,韶山村的集体经济随之活了起来,并一步一步迈上新的台阶。

1993年,随着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成功举办和各项建设的大步推进,韶山再一次成为举世瞩目的地方,来韶山瞻仰观光的游客猛然增多,韶山的人气一路飙升。1994年初,在村干部的一次碰头会上,毛雨时同大家又一次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教诲,就如何抓住机遇加快韶山村发展的问题征求意见。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韶山是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村上能不能学学外地兴建微缩景园的成功经验,把毛主席经历的主要革命纪念地浓缩起来呢?”原村副主任、韶山故园建筑工程公司总经理邹忠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想法一提出,立即赢得了在座干部的赞成。毛雨时自己也曾到北京的“世界之窗”参观过,他认为,村上建一个缩微公园,既能丰富韶山的景点内容,又能增加集体收入,是个两全其美的好事。通过反复论证,毛雨时决定在村里闲置的山头上兴建一座集纪念、参观、学习、旅游为一体的毛泽东纪念园。说干就干,以毛雨时为主的一班人马随即分头负责,进行报批、选地、征地、集资、兴建。资金问题是当时最大的困难,为了集资,毛雨时发动村民拿出了多年的积蓄,争取了韶山故园工程公司、湖北黄冈市金属材料公司、韶山市建设银行等企业、银行的大力支持,共筹集资金3000余万元。为了推进韶山毛泽东纪念园的建设进程,他与同志们一道吃住在工地,并亲自督查施工进度和质量。

通过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1995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02周年之际,一座包含有15个革命纪念地景点,再现毛泽东从走出韶山到建立新中国大半生奋斗历程的毛泽东纪念园顺利建成开园。为了丰富纪念园的内容,突出地方特色,2000年,在毛雨时的建议下,园内又兴建了“韶山铭园”以展示韶山民俗文化,使之更加吸引游客。毛泽东纪念园开园10多年来,年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并于1997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公园。这个前后投资共5000万元的“毛泽东纪念园”,目前已成为了村里的“聚宝盆”。前来参观学习的人不禁惊叹:小地方办了大事情。

村级经济的壮大发展,给村里各项工作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从2004年起,韶山村共投入近300万元资金进行路面硬化,做到了水泥路面户户通;投资200万元修整了山塘和水库,粉刷外墙3万平方米;进一步开展造林绿化,实行农业综合开发,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直以来,韶山村有这样一个规定:60岁以上的村民,每人每年享有300元至500元不等的养老金,16岁以下的村民每人每年由村里缴纳100元保险金。对有子女考入大学的村民,分别给予2000元至1万元的奖励。同时,村里每年还拿出1至2万元慰问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照顾他们的生活。

构建和谐乡村的领头雁

作为毛泽东同志亲手创立的中共韶山支部的第24任支部书记,多年来,毛雨时以建设和谐美满的韶山村作为自己孜孜不断的追求,并一直为之奋斗和努力。

韶山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12个党小组。从1996年担任村党总支书记起,毛雨时就以弘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为己任,着力带好班子、管好队伍,以党建促经济发展。

该村长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选举、财务等村上大事一律民主公开。对老党员从生活上关心、政治上尊重、工作上请教;对年轻党员则严格要求,跟踪培养,实行梯队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们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2005年,旺冲组进行道路硬化,因补贴问题造成人与人、户与户之间意见分歧较大。旺冲党小组立即召开党员会议,迅速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支部积极倡导党员以身作则,文明经商,“共产党员门面”、“共产党员摊位”为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村民树立了标杆。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支部要求党员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早些年或多或少有群众找总支书反映党员的问题,现在几乎没有了。

为了抓好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毛雨时还在全村开展了“我是毛主席家乡人,要为毛主席添光彩”、“美德在农家”、“五好家庭”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使珍惜韶山声誉、维护韶山形象,成为韶山村人的自觉行动。在韶山冲纪念地建设和旅游环境整治中,村民们以大局为重,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村干邹忠益、组干毛远来、党员毛明先带头行动,如期拆迁自家房屋;在旅游服务中,村民们热心周到,不拉客宰客,不强买强卖,个体老板毛元辉、毛新辉拾金不昧曾一度传为佳话;一家有难大家帮,邻里之间互帮互爱,蔚然成风,毛明强、毛友明家境困难,村民们纷纷筹款帮他们建房,解决后顾之忧。与此同时,村民们的婚育观念、消费观念也在悄然转变。“养儿防老”已成过去式,10多户“纯女户”领取了独生证。在这里,村民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近些年,韶山村更是先后获得了多块金字招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计划生育先进单位”,2006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同时被农业部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十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毛雨时,这位韶山村里的“当家人”,现在已是年过花甲。然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带领全村人民大步流星奔小康的征程上,毛雨时似乎有使不完的干劲,永不知道疲倦。如今,他又有了新的设想,那就是成立韶山村投资有限公司,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让韶山村的富裕之路越走越宽;对毛泽东纪念园进行提质改造,提升品位,把它打造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经典旅游品牌;引导村民发展以“农家乐”为特色的餐饮业,弘扬韶山的餐饮文化。毛雨时和韶山村人走的是一条充满希望的金光大道,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开拓进取,在不久的将来,韶山村一定会成为展示中国农村风貌的一扇窗口、一面旗帜。

来源:中新网湖南频道

人物报导

记浙江省江山市教育局局长毛建华

2009-11-3 15:51:00

人物报导

【时代楷模】毛雨时同志先进事迹

2009-12-16 8:26: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