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gacor slot gacor terpercaya slot pulsa
在硅钢领域熠熠生辉――记2006年全国劳动模范毛炯辉 – 毛氏网

在硅钢领域熠熠生辉――记2006年全国劳动模范毛炯辉

硅钢,不仅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更因其成品晶粒组织在光线照射下,星光璀璨,美丽无比,故被称之为钢铁工业的艺术品。

日本是硅钢技术开发研制的强国,具有相当的优势。武钢大部分的生产设备、技术专利都是从日本引进的。

武钢人向来就不甘人后 ,不惧强手,依靠自主创新的能力,在硅钢开发研制领域打开了一片天地,让硅钢艺术品盛开出绚丽的武钢之花。

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毛炯辉,就是武钢人的杰出代表。

初试锋芒

1978年,毛炯辉考入东北工学院。1985年初,研究生毕业的毛炯辉跨进了武钢钢研所的大门,成为一名武钢职工。

毛炯辉进钢研所时,钢研所正在进行由武钢承担的国家攻关课题“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Q07G研制”的研究工作。学习精密合金材料的毛炯辉被课题组长廖郁文相中,成为课题组的一员。从此,毛炯辉和硅钢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课题组为攻下“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Q07G研制”课题,一直在国家花重金从日本整体引进的生产专利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攻关,反反复复的各种试验做了近两年,却始终没有得到想要的Q07G磁性。

攻关在黑暗中摸索,摸索了许久,终不得要领,课题组决定重新设计试验工艺。善于动脑且动手能力极强的毛炯辉接受了重新设计试验工艺的重任。他反复研究了国外的文献资料,认真总结分析了课题组以往失败试验的统计数据,另辟蹊径加入新成分,设计了一种与日本专利技术不同的工艺,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一直想要的高磁感,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研制出了性能合格的Q07G产品。这种冷轧取向硅钢及其生产方法在1988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紧接着,毛炯辉和课题组的同事们又开始了“用预时效法生产大小晶粒配置硅钢”的试验,以开发一种适合Q07G产品并提高其磁性的轧制新技术。当时国外对这种轧制技术采用的是第一道次加热,实行温轧以提高磁性。但课题组发现第一道次温轧后,再进行时效轧制对产品的磁性有影响。课题组的试验好久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当时正值隆冬季节,毛炯辉考虑到天气对试验效果的影响,他想:能不能快速将温度提高,以改善第一道次的加工性能,而不影响磁性的提高呢?

毛炯辉的设想得到了课题组的支持。课题组利用短时加热的方法,连续轧制出了几块热轧板,获得预期效果。“用预时效法生产大小晶粒配置硅钢”又在1991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工作不长时间的毛炯辉就和课题组的同事们一起打破了日本人在硅钢方面的技术垄断,获得了两项硅钢发明专利,这在当时别说武钢,就是全国非常罕见的。毛炯辉和他的同事们为我国硅钢技术的研制、开发,注入了信心和活力。

强“技”健“能”

毛炯辉知道,在硅钢开发研制领域,日本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要想在硅钢领域有所成就,做得最好,必须攻下日语关。他主动参加了职大的日语培训班。

学英语的毛炯辉,为学好日语,走路、吃饭、洗碗、上卫生间,口袋里都装着录音机,跟着录音机学;晚上怕影响妻子儿子休息,一个人跑到卫生间去学。毛炯辉学日语学坏了三台录音机,听坏了大量的日语磁带。

在职大日语培训班,毛炯辉年龄最大,学得最好。培训班结业时,武钢选派学员赴日本研修硅钢技术,毛炯辉被指定兼任随团翻译。后来毛炯辉还以现场翻译的身份,参加了武钢硅钢厂的二期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加深了对硅钢设备的了解,学习到同行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现代科研离不开电脑。毛炯辉对于电脑也是“半路出家”。为掌握电脑的使用方法,毛炯辉在1997年自费购置了一台联想品牌电脑和大量电脑方面的书籍,很快掌握了电脑编程、绘图、数据处理方法。当时电脑还不象现在这样普及,毛炯辉把大量工作带回家处理,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大半夜。这台电脑为毛炯辉的事业,也为武钢硅钢的研制开发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有这些,都为毛炯辉进一步在硅钢领域研制开发起到了助力器的作用。

武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日本引进专利技术,已能生产0.27mm、0.30mm规格的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Hi-B钢,但很难生产出国际上广泛使用的0.23mm规格Hi-B钢。日本方面对其0.23mm规格Hi-B钢生产技术进行严格保密的同时,向武钢推销0.23mm规格Hi-B生产专利技术,附带条件是要对武钢生产的0.23mmHi-B钢产品进行利润分成。为了不受制于日本,尽量满足国内用户的要求,武钢在1998年就开始组织0.23mm规格Hi-B硅钢的试制工作,但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一直未获成功。毛炯辉根据这几年对Hi-B钢研究的经验和试验失败原因的深入分析,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试验方案,再次组织了试验。通过前后工序的共同努力,终于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大生产上获得了达到0.23mm规格Hi-B钢产品要求的磁性能。

这一突破,加快了武钢批量生产0.23mm规格Hi-B钢产品的步伐。

收获之年

2002年,毛炯辉成果颇丰,是毛炯辉的收获之年。

30Q130即0.30mm取向硅钢,是武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引进的老取向硅钢专利产品,也是武钢取向硅钢产品中产能高、经济效益好的品种,但产品牌号率一直上不去,年平均水平仅为40%,甚至更低。

随着用户产品的升级,用户对30Q130牌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满足用户需求,武钢又在九十年代初从日本引进了新的取向硅钢生产专利。新专利对提高30Q130牌号率来说,是个好钢种,但也存在问题,生产难度大、能耗高,经过多年的生产摸索,吨钢成本仍比七十年代引进的老钢种高出300元,生产厂还是喜欢生产老钢种的30Q130取向硅钢。新老取向硅钢各有优劣,老的30Q130取向硅钢产能高但牌号率低且不稳定,新的30Q130取向硅钢牌号率高,但产能低,成本高。两者难以取舍。公司组成了生产、科研和管理部门组成的课题攻关组,提高30Q130牌号率。毛炯辉被指定为课题组负责人。

毛炯辉认为老取向硅钢还是有潜力可挖的,因为他知道老钢种生产0.3mm规格的取向硅钢时偶尔会有30Q130的牌号率达到较高水平。

为从偶然中找到提高牌号率的原因,毛炯辉首先从取向硅钢生产的源头炼钢查起,分析了炼钢成分中各种元素对磁性的影响,再分析热轧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对产品磁性的影响,比较后工序不同工艺路线30Q130牌号率的差别。通过前后工序的反复对比分析,发现是系统原因影响了30Q130牌号率。

毛炯辉和课题组为找到系统中的影响环节,又设计了对磁性影响的大量试验,进行生产跟踪,组织了对热轧、硅钢工序仪表的校验。时间过了一年多,工作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毛炯辉不是个轻言放弃的人。他调整思路,从新老专利的工艺原理上分析工艺的合理性,在相互比较分析中排除不合理的因素,最后制定整改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经过前后工序相互配合,共同努力,2002年初,老取向硅钢30Q130牌号率大幅上升,年平均达到60%,比正常水平提高了50%,当年即为公司创效1000多万元。

老取向硅钢牌号率上去了,新取向硅钢专利技术也不能丢。不论是武钢还是生产厂,都希望有一个30Q130牌号率、产能都高,成本相对较低的新钢种。为此,毛炯辉又接着参与负责了Q092C钢的研制工作。

毛炯辉和课题组对前后工序精心设计试验方案,精心组织,获得了极佳的试验效果,成功地开发了30Q130牌号率、产能均较高的Q092C钢。新开发的钢种,牌号率可达90%以上,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Q092C钢再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毛炯辉被武钢荣记个人特等功一次。

2002年,毛炯辉用智慧和汗水,收获了成功和喜悦。

新的突破

到目前为止,武钢仍是国内冷轧硅钢产品品种最全,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武钢也知道,武钢从日本引进的取向硅钢专利技术属于高温板坯加热取向硅钢技术,即取向硅钢板坯须在1360℃以上的高温进行加热轧制,而高温加热轧制对取向硅钢的产量、稳定磁性、降低能耗、提高成材率、减少设备故障等方面带来巨大的压力,成为武钢提高取向硅钢产量和质量的最大“瓶颈”。

取向硅钢新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一般取向硅钢的最高水平。一方面种新品种钢不易烧损,可提高成材率,另一方面能有效地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拥有这项新技术,并都把它作为最高技术秘密加以保护,还没有对外转让的先例。而且研究取向硅钢新技术,能满足武钢生产经营的需要,符合武钢降低消耗、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2002年,武钢成立了取向硅钢新技术研制课题组,毛炯辉任课题组长。

课题组确定的研究目标是,研制出板坯加热温度在低于1270℃的条件下,30Q130牌号比例达到60%以上,磁性达到与目前高温取向硅钢相当的水平。这个目标如千钧重担,压在了毛炯辉和课题组的身上。

毛炯辉和课题组负重前行。研制取向硅钢新技术,在武钢、在我国都是第一次。毛炯辉带领课题组在广泛调研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制订了试制方案,从实验室试验和大生产试验两个角度进行大量的试验,循环推进新钢种的研制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围绕实验开展组织了大量的试验协调、技术方案分析、难点问题的讨论等工作。

取向硅钢新品种的大生产研制,由于其成分和工艺也不同于武钢目前所生产的取向硅钢,对设备也有特殊要求,无法采用武钢目前的质量控制技术。为此,课题组在解决成品的磁性能问题之后,依据武钢长期生产取向硅钢的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着手,在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和相关单位的通力协助下,对武钢现行的工艺进行重大改进,使研制工作获得了重要进展。

随着课题工作的不断深入,试制中遇到的难题逐步解决,终于在2004年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地研制出板坯加热温度为1250℃(相当于普钢的加热温度),性能优良的取向硅钢新产品。生产取向硅钢新品种1300余吨,经检测,性能参数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这种新的取向硅钢以其优良的性能,立即受到用户欢迎,国内变压器厂家使用后,效果良好。取向硅钢新技术的研制成功,不仅解决了目前高温取向硅钢热轧难度大、能耗高及产能难以扩大的问题,而且扩大了武钢一般取向硅钢的使用范围,成为武钢战略新产品。今年初,取向硅钢新技术课题组获得公司65万元的重奖。

收获耕耘

近年来,毛炯辉先后荣获武钢“有突出贡献人员”和武钢、武汉市、湖北省劳动模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今年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人们感叹毛炯辉的成就和辉煌,却少有人知道这成就和辉煌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毛炯辉对事业的追求是执着的。这么多年来,他一心扎在武钢硅钢研制、开发和管理领域,自然界岁月更替,家里的大事小事,都不能让毛炯辉分心。只要有需要,无论春夏秋冬,毛炯辉都不分昼夜,同现场操作人员一起倒班,对工序进行实地跟踪、调研、收集数据,分析、归纳、总结。

毛炯辉一点也不讳言,家里的事他管得很少,做得很少。好不容易分了一套房子,找装修队伍,选购装修材料,前后三个半月时间,全部他妻子一个人张罗。毛炯辉儿子都读高中了,但一家人还没有出去旅游过,毛炯辉也从来没有到学校开过家长会,家里的事他都托付给妻子了。

毛炯辉说,解决硅钢的质量问题周期很长。解决硅钢质量问题就是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耐力,即使问题现在解决不了,也一定要做下去,不能气馁,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否则前功尽弃。

要坚持下去,最后还要成功,就得以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毛炯辉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考虑硅钢的事,脑袋里总在转悠硅钢,早上一起来就想,晚上临睡觉还在想。星期六星期天琢磨工作上的事,对毛炯辉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有时看电视突然想到某个问题,思维立即转到工作上,难得完整地看一次电视;跟别人说话,脑袋里也还在想着硅钢,心不在焉地回答着别人的问题,熟悉他的人都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毛炯辉爱好下围棋,过去闲时找棋友围上几盘,可现在为了工作,他连这唯一的一点爱好也完全放弃了。毛炯辉有一部手机,可他还不习惯经常开机。他说,只是要用到手机才开机,频繁接听手机会打乱思维,影响工作。今年公司组织劳模到欧洲考察,毛炯辉是入选者之一,可是当工作人员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时,他既没有思考也没有跟人商量,而是当场明确态度,我不去。他太忙,他实在抽不出时间去欧洲考察。

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毛炯辉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才有今天的成就和辉煌。

来源: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人物报导

毛陈冰献血救人事迹成中国美院学生教材

2009-4-27 21:21:00

人物报导

“中国菇王”毛传福

2009-7-15 15:03: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