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pulsa
毛礼锐先生的生平、学术与教育活动 – 毛氏网

毛礼锐先生的生平、学术与教育活动

今年(2005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史学家、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礼锐先生诞辰10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们教育界新老几代学人聚集一堂,追思毛先生的治学精神、师德风范,对于年轻一代的学者们来说,要继往开来、自觉地承担起历史和现实所赋予的学术使命、教育责任,这是一次十分可贵的学习机会。

毛礼锐先生别号振吾,江西吉安人,生于1905年。他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剧烈转型的时代。五四运动那一年,先生考入江西省立第六中学。5年后,又考入著名学府东南大学,学习教育学。1929年大学毕业,被聘为南昌鸿声中学副校长,随后又担任江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学师范科主任,并兼任实验小学校长。1935年,先生负笈出洋,留学于英国伦敦大学皇家教育系,师从著名教育家沛西?能教授,专攻教育原理。1936年转赴美国,入密执安大学教育学院,故读硕士课程,次年获教育学硕士学位。不久,抗日战争爆发,先生毅然放弃攻读博士学位的计划,回国从事文化教育救国活动。先是在吉安创办文山中学,继任河南大学教授、四川教育学院教授。1941年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教授兼教育系主任。抗战胜利后,于1946年任职于南京《大刚报》,并在各大学兼课,次年任中央大学、政治大学教授。1949年南京解放,先生赴北京华北革命大学政治学院学习,后受聘为辅仁大学教育系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转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先生的后半生都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渡过的。在这里,先生积极参加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制定和文科教材的编选、审定,为全国教育科学的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除本科教学外,先生还是中国教育史专业最早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之一,并悉心指导、帮助青年教师,为中国教育史学科培养了一批优秀专业人才。由于在学界享有崇高威望,先生曾有很多重要学术兼职,如中华孔子学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和全国教育史研究会顾问、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顾问、陶行知研究会及陶行知基金会理事、《教育研究》和《教育史研究》杂志的顾问等。1992年7月18日,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88岁。

先生学贯中西,一生刻苦奋励、勤于著述,多有传世之作。著有《古代中世纪教育史》、《中国古代教育史》(与瞿菊农、邵鹤亭先生合著)等;主编有《中国教育通史》、《中国历代教育思想家评传》、《中国古代教育家传》、《中国教育史简编》等。他撰写的很多学术论文,如《中国原始社会的教育起源与教育性质问题》、《我国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儒家的“教学论”初探》、《论语教育论文试解》、《汉代太学考略》、《论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等,都是中国现代教育史研究成果中的经典之作。透过这些著述,我们可以深刻领悟毛先生独特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

先生学养深厚而文风朴茂。每究一事、每成一文,先生必先遍查史料、通读文献,待史料滥熟、问题通透、胸有成竹之后,方才下笔。一下笔则一泻千里。故其为文文风朴实,文思缜密,文笔凝炼,让人读来有行云流水、酣畅淋漓之感,生深沉敦厚、“无一字之闲”之叹。

先生敬爱传统而又坚持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研究中国教育史。先生对中华民族之文化教育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一生最反对的就是数典忘祖、蔑弃先人文化创造的浅薄学风,力倡教育史工作者要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理直气壮地去认识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教育传统,客观研究、认真剖析各种教育弊端产生的深刻历史根源。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他既努力学习、借鉴西方的教育史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又坚持中国教育教育史研究从中国实际出发,写出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先生坚持史论结合、以古鉴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他以十分真诚的态度,认真、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并将其自觉运用到教育史研究中。在这方面,毛先生是老一辈学者中做得最好、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总是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下功夫,突出教育史学科以古鉴今的价值和功能,著述中充满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感。

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的几十年间,先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之中。20世纪50年代,他就积极参与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优秀的教育史工作者。60年代初,根据全国文科教材编写工作会议的精神,毛礼锐先生和邵鹤亭、瞿菊农先生一起,撰写了《中国古代教育史》稿。邵、瞿二先生于文革时期不幸过世,毛先生独立支撑,修订书稿,于1979年正式出版,与陈景磐先生的《中国近代教育史》、陈元晖先生的《中国现代教育史》,成为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套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系统专著,可谓开山之作,当时众多的莘莘学子,都是通过学习这套教材,而进入中国教育史的学术殿堂的。直到今天,它仍然是研究中国教育史的必读之书。

文革结束,学位制度恢复之后,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疾患缠身,亲自编教材、带研究生,言传身教、孜孜以求,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教育史专业、也是整个教育学一级学科的硕士和博士。更为感人的是,毛先生甘为人梯、提携后进,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生命。他一有新鲜的想法,就与晚辈和学生们共同研讨、共同分享;后生们思想中的闪光之点一旦被他捕捉到,他就加以肯定、大加鼓励。其教泽所被,遍及全国教育史学界。西南师大熊明安的《中国高等教育史》,华南师大陈汉才的《中国古代教育诗选评》,北京师大程舜英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教育史资料》等,都是教育史园地别具新意的作品。这些新作,用作者们自己的话来说,若没有毛先生的启发和扶掖,就不会有它们的问世。书稿完成后,毛先生都赐送序言,予以鼓励、宣扬。在80年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重建过程中,毛先生与沈灌群先生共同召集全国教育史学界的中坚力量,用10年时光,完成了煌煌6卷本的《中国教育通史》和上下两卷的《中国历代教育思想家评传》。这两套巨著,是团结全国教育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是教育史学界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里程碑而永载史册。

江山代有英豪出,继往开来谱新曲。以毛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教育史学前辈,在风云变幻、荆棘丛生的艰苦环境中,忍辱负重,辛勤耕耘,为新中国的教育史研究传承了学脉,奠定了基础。作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传人,我们要不辱使命,继往开来,让毛先生等老一辈教育家开创的教育史研究事业薪火相传,谱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新乐曲、新篇章!
敬爱的毛礼锐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人物报导

毛成忠: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湖北省宜昌市气象局国家

2009-4-1 8:18:00

人物报导

留洋将军毛锐阶

2009-4-16 15:5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