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自山西洪洞迁郑数世於兹矣,先莹立石纪世系之略嫯然可考迩来承籍祖荫丁口日繁,视昔倍徙予欲广先世立石之意,为谱亦考境源流,支分派别,历久而不紊,是以敦本睦族之所系也,怀此者有曰谋诸族族长嘉善公,公曰是吾志也,尔其成之,因周询族众,各具一纸,命子汝诜编次成帙,予为删正,且发凡绘图於前,举以受梓,或曰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期於事瞻而词公,非可率尔命笔者,盖慎诸予曰,国史事,兼有惩恶,人分邪正,本是非之公心,明褒贬之大义,行予天下,传予后世千万人,皆见得以持其短长,仪其工掘,名工钜手多逊谢而不敢任其责者,盖以此者,谱者则异是,但取正其族姓,表宗法、秩大小、联亲疏、其事有徽而无恶,其词有述而断论,藏於家,不以问予世,工掘之论无由之,亦不足计此予,所以不避固陋之诮,而乐於从事也,谱成人各一帙,时取而彼阅之,庶知今之环聚而杂处者,皆吾始祖一气之所发祥,而郑重关切之意,由然而生,学问相资,德义相勉,有无相通,患难相恤,则敦本睦族之道德矣,奕叶繁盛,其未有艾乎是为序。
时
康熙戊子春正月七日九世奇谨书
毛氏先族自洪洞迁郑概述
毛氏始祖敬於永乐年间,有山西洪洞迁郑六百余年,秉德志,耕砚田,事农桑,祖荫浩荡,丁口日繁,散居省内外,聚居较集中地为郑州市北郊毛庄、南曹毛庄、丁家楼、欢河、苏屯、薛岗、老鸦陈等村,陈武砦及方城、叶县、荥阳等人口万余人。自三世祖立书香门第至今各有所成,不愧旺族世家人才辈出,数中原名家。七世祖至十一世祖涌现一门四进士,至清代科考榜录举人七十余位,一百余位秀才,可为人才济济,且吾毛氏不是尊贵,对华夏的文明和道德观颇有建树,居官者视民为子,常怀报国之志,可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七世祖毛文炳历任山西按察司付使,分守冀宁道,他的文韬武略、治国方略,不但明崇祯采纳且被清康熙帝效用,对他御敌殉难受到明清的追忆节憨。八世祖毛九瑞曾任知县知府等,引起挺身而出、为国为民、举手逆书而被推举为后朴主事,十世祖汝诜其子十一世祖宣徽等,都不负国望民意,他们均受后人歌颂,居官清正廉洁,官府常自省为“做尔官一身清如水,愿吴民四季总是春”,且在百姓中被赞誉为“红尘不改青山色,白首惟余赤子心”。上面例为先祖功绩可考,被载地方史册或国家史志中。
吾族自山右六百余年,静时代久远祖系明析世纪不紊。功在九十祖奇爷1708年创修族谱至今八修二十二世。近代不可忘怀的人物中当属十七世毛虞岑,在他的事业中,发财有道,财路亨通,被河南省人大主任郑义初赞誉为当时长江以北首富慈善家(民国时期),现在仍是被人美誉乐道。现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吾族将更加彰显她瞻前的荣耀,显示光辉的新的航程,必将成为更加绚丽多彩的华夏一员。现在博士后、博士大学生,工农商学兵,人才济济,这就预示着未来的光明前途更加辉煌,为华夏的腾飞、祖国的富强,让我们精诚团结、意气奋发,实现我们伟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