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泽东离我们而去。三十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仍在改革中踽踽前行。
今天,我们有了邓小平理论,有了“三个代表”,有了“先进性教育”的指导,然而,毛泽东思想并未离我们远去。
天安门城楼上、农家堂屋的墙壁上,甚至人民币上,毛泽东的形象依然鲜活。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向雷锋同志学习”仍旧会随时跳到我们的眼前。
拍《长征》时,藏族同胞见“毛主席的队伍”来了,热泪盈眶,无偿拿食物给摄制组吃。导演感触,“不拍长征,不知毛主席的伟大”。一对隐居多年的老夫妇走出深山时仍懵懂地问:“毛主席还好吗?”

在今天人们的心中,毛泽东的名字之所以萦绕不去,更多是因为他的民众情怀与处事风范,还有他对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的深恶痛绝……
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仍然意义非凡。
当江山社稷受到威胁时,毛泽东总是把自己的亲人送到一线,当儿子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噩耗传来时,他只有一句诘问:“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不仅仅是贡献了毕生的精力,而且贡献了全家六口亲人的生命。
当人民群众生活遇到暂时困难时,毛泽东和人民同甘苦,60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七个月不吃肉。警卫人员回乡搞调研,带回硬得像石头的野菜窝头,他含泪一块一块嚼碎下咽,非常自责地诘问:“我对不起人民呀!”
当建国初期人民群众的生活还不富裕时,毛泽东除了接待外宾的礼服,内衣、被褥及平时穿的衣裤袜子都有补丁,有的还补了又补。连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忍心看下去,劝他换新的,毛泽东诘问道:“老百姓都能穿补丁衣服,难道毛泽东就不能穿带补丁的衣服吗。”
当人民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时,毛泽东会寝食不安。1950年的夏季,淮河流域又出现水灾,受灾农田3400多万亩,刚刚翻身解放的1300多万农民再次沦为灾民。当灾情报告送到中南海,毛泽东看后流泪的诘问道:“难道不能根治淮河!”。
当腐败现象有所抬头,或个别干部搞特殊化时,毛泽东会拍案而起。两位从从红小鬼长大的领导干部刘青山和张子善腐败资料报到毛泽东面前,他非常生气,毫不留情面,后处以极刑。一位领导干部在香山给机关施工时顺便也为自己盖了一幢二层小楼,:毛泽东诘问道:“你这么干,还配当共产党的干部吗?老百姓要戳着我们脊梁骨骂呢!”
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一位十六岁的少女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他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一名普通的警卫战士张思德山中烧炭时不幸碳窑崩塌而牺牲,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专门为此开了追悼会,毛泽东在会上念了他亲自写的悼词“为人民服务”。一位时刻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在行动中的普通一兵雷锋,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因公殉职,毛泽东撰文称赞是“一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位有益于人民的人……”。
不错,那时我们的消费生活还没有今天这般安逸。但没有艰苦创业,哪来安逸生活?我不相信竟会有人重做那个吃了9个饼才饱、而且认定只有最后那个饼能充饥的蠢人。然而,毛泽东,一个国家的元首,在那勤俭建设的时候,与他视同父母的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在好日子就要开始时却穿着破袜子、破睡衣离开了人世,没有为自己的子女留下一分钱,没有为自己的女儿、女婿谋取一官半职。况且他“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也没有自己为自己留下一句漂亮的评语。
毛泽东所留下的是他所感愧疚的“还没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的自责地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