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清明献花圈
1954年春天一个上午,在刘庄的办公室里毛泽东叫来浙江省公安厅厅长王芳。
“快到清明节了,是吗?”毛泽东问。
“主席,后天就是清明节”王芳回答。
“你知道‘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是谁的话吗?”毛泽东的声音很轻。
主席突然问这干什么?王芳不由得想起了那个春风拂面、幽香阵阵的傍晚,他陪毛泽东主席在刘庄园内散步时的情景――
毛泽东问:“王芳,你知道西湖边上有多少坟墓吗?”
“具体数字我说不清楚,反正到处是坟墓”
“是啊,我们这是与鬼为邻,成天与死人打交道。这些达官贵人们,活着时住深宅大院,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死了还要在西湖边上占去一块宝地,这怎么能行?”
“主席,你说怎么办好?”
“除了岳王墓等少数几个有代表性人物的坟墓外,其他的应该统统迁到别处去。西湖风景区应该成为劳动人民休息和游览的地方,不能让人们看到这里到处是坟堆、墓碑,这些真是太煞风景啊!”
……
想到这里,王芳猜测,莫非主席想在清明节去祭奠岳飞?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爱国英雄。公元十二世纪,女真族在北方建立了金国,金人不安心偏居北方,随着国力的增强,他们吞并宋朝的野心日益膨胀起来,并不断肆无忌惮地侵占和骚扰中原地区,面对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民不聊生,甚至生灵涂炭的悲惨景象,岳飞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主动请缨提旅,率领英勇善战的岳家军,驰骋抗金前线,杀得金人弃盔丢甲,闻风丧胆,真是英勇无比啊!”
毛泽东讲得深入浅出,王芳听得津津有味。
沉默之后,王芳说道: “主席,人们用生铁铸成的秦桧夫妇的跪像至今仍然在岳飞坟前……”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对联写得真是入木三分!”毛泽东毫不掩饰心中的愤恨。
“王芳,岳飞的名词《满江红》你会背吗?”
“背不好。”王芳的山东口音较重,他怕毛泽东听不清楚,想推辞不背。
“你背背,试试看”毛泽东热情鼓励王芳。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王芳尽力用山东腔的普通话背诵着:“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毛泽东也随着王芳的声音情不自禁地低吟着:“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沉默,又是一阵沉默……
“王芳,我有一事想托你办一下。”
“主席,有什么事您说吧!”
“快到清明节了,按我们民族的习惯,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请你替我给岳王坟献个花圈。”
于是,当天下午,在岳王坟的花圈丛中,又增添了一枚制作精美但没有标明敬挽人姓名的花圈,这就是毛泽东主席托王芳厅长代为岳王坟献的花圈。
毛泽东挥毫清明诗
1959年党中央庐山会议期间,曾与毛泽东在红军时期患难与共的老战友贺子珍同志阔别20年后,在庐山与毛泽东会面了。战友相逢,情深意重,毛泽东分外高兴。晚饭时,毛泽东用这里的名菜“石鸡”、“石鱼”、“石耳”招待贺子珍,这些名菜也叫“庐山三石”。
饭菜摆好后,毛泽东自己斟了一小盅山西杏花村的老白汾酒,先呷了一口,微笑着对贺子珍说:“我还是这个习惯,酒是要喝的,但不多喝。喝过不少好酒,最终还是觉得汾酒很纯正,喝完一点也不难受。在延安时,我经常托人去买汾酒。在西柏坡招待米高扬时,喝的就是汾酒。” 乘着酒兴,毛泽东还挥毫写下了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