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t gacor slot gacor terpercaya slot pulsa
湖北枝江偏洲毛氏十件大事 – 毛氏网

湖北枝江偏洲毛氏十件大事

一、廷派兄弟“迁徙偏洲”

据民国丁亥年枝江《偏洲毛氏族谱》考证,明嘉靖年间,江西丰城县雷卿塘始祖孟常公第五世孙毛廷贵、毛廷溥、毛廷滋、毛廷毅等“廷派兄弟”,为了生存和家族的绵延壮大,离开地瘠人稠,赋税深重的家乡,迁徙到湖广荆州府枝江县偏洲落籍,随后,毛廷升、毛廷弘、毛廷乐、毛廷禧、毛廷祉、毛廷杰、毛廷玉等廷派兄弟,陆速从丰城县雷卿塘迁来,在偏洲及洲北岸定居。因此,“廷派兄弟”被尊为偏洲毛氏始祖。

清雍正甲寅年首修的族谱谱序曰: “愚思我族之卜居于斯也,地名偏洲属枝江,盖自廷派祖公兄弟,络绎而来,阅五六世矣”。清咸丰辛亥年二修的族谱谱序曰:“自明殿撰名澄讳本伦公,以义部尚书出守楚后,廷派祖即以宦籍留枝江,家居偏洲及洲北岸。

清宣统庚戌年编修的族谱谱序曰:“廷派祖公兄弟鱼贯而来,荆楚肆籍枝邑偏洲,聚族于斯。民国丁亥年,族长毛德椿在《告族众书》中曰:“吾族由江西西迁至湖北枝江偏洲落籍,建立宗祠,嗣以被水冲毁,乃将宗祠北迁于宜都县属毛家场”。

二、尚德公“偏洲送谱”

雷卿塘“廷派兄弟”自明嘉靖年间迁到枝江偏洲后,偏洲从此地脉发祥、人杰地灵,乡党均称毛姓为望族。清康熙丙寅年(公元1686年),雷卿塘祖公毛尚德,闻风向慕,携雷卿塘老谱,不远千里而来传于偏洲,偏洲毛氏有谱自此始。

尚德公,字若容,行冀三,廷宏公五世、文祯公四世孙,清顺致戊戌年正月初六生。江西丰城县雷卿塘人。康熙壬戍年(公元1682年)丰城县毛坊四修族谱时,尚德公负责雷卿塘支谱编修,并请南昌府瑞昌县群逸庠眷友生朱玉澄为雷卿塘支谱写谱序。四年后的清康熙二十五年,时年48岁的尚德公携带四修的雷卿塘支谱,千里迢迢送到湖广荆州府枝江县偏洲,偏洲毛氏有谱自此始。

清雍正甲寅年编修的族谱谱序曰:“迨本朝康熙二十五年,有族叔讳尚德,自祖居雷卿塘来,谨以族谱相示,而谱因是遂传于偏洲焉”。清咸丰元年编修的族谱谱序曰:“祖公尚德又自雷卿塘,携家牒藏庙,偏洲毛姓有谱自此始”。 清宣统庚戌年编修的族谱谱序曰:“至清康熙二十五年,有雷卿塘祖公讳尚德者 ,闻风向慕,不忘木本水源之义,携雷卿塘老谱不远千里而来,传于偏洲”。

廷宏公长子文麒公、次子文麟公等后裔,均迁徙枝江县偏洲落籍。三子文祯公后裔居江西丰城县雷卿塘。

三、祖锦公“首修族谱”

清雍正甲寅年(公元1734年)是丰城雷卿塘廷派兄弟迁枝江偏洲二百余年,也是雷卿塘毛尚德送谱到枝江48年,是年清明,廷毅公七世孙毛祖锦,廷升公七世孙毛在嵋,廷杰公八世孙毛朝仁,廷溥公六世孙毛诗焕等先祖发起,枝江偏洲毛氏首修族谱。

诗焕公细阅老谱,由后湖前思渊源之,有自由前观后看,瓜瓞之帛帛,因而收族新编,重镌是至,为首次编修的族谱撰写谱序。参修人员祖锦公精心组织下,参照雷卿塘族谱,重新采集史料,勘误补漏。历尽艰辛,于次年清明修成,结束了我族迁枝江偏洲二百年来无族谱的尴尬局面。

诗焕公在谱序中曰:“我祖宗忠厚传家,固应发祥如是耳。迄今嫡派相传,纪年约及二百去,愚孙等历代相承八世”。“自雷卿塘本毛坊以至于今,祖孙处承,少长咸集,由前观后,派别支分,井然而不乱。由后溯前,一本同原,渴然而可亲,谱成,又取毓士本有德,大成启国华十字挨次以定子孙宗派”。

“抑又考之,遂公有脱颖之才;义公有捧檄之孝;苌亨二公尤能相继注经,功在圣门;至于若遐、若玠、若宝、若修诸公,皆一一功业素着,光昭史册焉。且进而考之,自毛坊始祖肇公,授唐大中大礼评事;而后越十五世,有先祖公讳正者,中宋淳熙乙丑年进士,由教授历任察院;又越四世,有祖公讳有彰者,明诗经,中壬辰年会元。又越五世,至雷卿塘祖公讳澄字本伦⑨,号东皋者,中大明弘治六年状元,初授三楚太守,后迁大学士,历任礼部尚书,正色立朝,更非碌碌无奇者”。

四、毓山公“续修族谱”

清嘉庆甲子年(公元1804年),距清雍正甲寅年首修族谱整整70年,廷溥公九世孙毛毓山以人丁繁衍,徙居无常,专程到宜都、夷陵、长阳、五峰、宜昌、巴东等毛氏聚居地察访族人,并一一登记编入谱牒。

毓山公,讳鹤,字有仙,号静齐,清乾隆二十四年生,荆州府枝江儒学廪生,清嘉庆甲子年科举第四名,为经魁举人。1809年曾参加会试拣选候补知县,丁丑年会试大挑二等宝座,授儒学正堂官名,是枝江偏洲毛氏第一个获功名之人。

清咸丰辛亥年,士彤公在谱序中曰:“我族旧谱有三,一为毛坊雷卿塘原本,一为祖锦公所修,一为嘉庆九年毓山公所修。数本谱例,自始祖永初公下计三十三世,凡支分世次,生殁年月,基址墓田,暨官爵显晦,文章事业诸大端,旧载者仍之”。“续是历有修,明至甲子孝廉,榜名鹤,讳毓山公,以人丁繁衍,徙居无常,现今宜都暨夷陵之东湖、巴东、长阳、长乐等邑,皆隶有籍,恕久而散失也。乃躬亲察访,成续谱,三编至精”。“及至嘉庆九年,甲子科经魁讳鹤公者,时当族献,族中子弟咸赖焉”。

五、偏洲毛氏“北迁顾家店”

清道光庚寅年(公元1830年),是丰城雷卿塘廷派兄弟迁偏洲296年,在此生息繁衍了“文、时、凤、尚、诗、祖、朝、毓、士、本”等十一代。

是年六月,长江突发大洪水,偏洲遭水洗,宗祠化为乌有,庙地变为水乡。大水退后, 洲上良田因河沙大量淤积, 无法耕种,毛氏族人被迫搬出居住了近三百年的偏洲, 全部迁徒到偏洲北岸的顾家店两美垸村定居,部分族人陆速向江口、董市、洋溪、宜都、长阳、五峰、夷陵等地迁徙。 这是偏洲毛氏自先祖开基以来, 遭受最大的一次灾难。

清咸丰辛亥年编修的族谱谱序曰:“不数年,洲泊于水,庙地变为巨浸,欲求旧日习礼之处,漠然徒见沙白而草黄。盖自辛卯洎庚子十年之间,我族之居水乡者,非辗转沟壑即亡,走他乡幸而存者”。清宣统庚戌年编修的族谱谱序曰:“讵意道光年间,洲泊于水,宗庙化为乌有,庙地尽变水乡,我族四散江口、董市、洋溪、陆逊洲、夷陵、长阳、长乐、鄢家沱,率皆困应不可问,而北岸谨守故土者,居若零星,有几噫异矣!我宗祖积功累仁,开基以来,屡世与盛曷尔日之,至于此拯也,斯亦气数之无如何也”。
民国丁亥年编修的族谱谱序曰:“吾族由江西西迁至湖北枝江偏洲落籍,建立宗祠, 嗣以被水冲毁, 乃将宗祠北迁于宜都县属毛家场”。

六、毓桐公“重建宗祠”

我族自明嘉靖年间迁徙枝江偏洲,在四百八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曾两次修建毛氏宗祠,一次建在落籍地百里洲偏洲,另一次建在顾家店毛家场。
据族谱记载:清康熙二十五年,廷宏公后裔尚德公送谱到枝江偏洲后,族人经过商议筹建毛氏宗祠。祠堂建成后,族人有了供奉先祖灵位、祭祀先祖和开会议事的场所。清道光十年,长江突发大水,偏洲遭水洗,房屋被冲毁,有144年历史的毛氏宗祠化为乌有。

清咸丰辛亥年(公元1851年),枝江廪膳生员、族长毓桐公、族贤士封公、士肜公发起“重建毛氏宗祠”倡议,族人纷纷响应,集资筹款,在顾家店檀树溪村徐家坡购置一块依山靠水的40亩良田,用于重建毛氏宗祠,宗祠于次年五月建成。

重建的毛家祠堂位于顾家店檀树溪村,座北朝南,背靠徐家坡,眺望长江,距江边500米。祠堂为土木结构,宽约12米,进深约18米,前后两重,东西有厢房连接,中有天井,旁有角屋,占地面积近400平米,俗称八大间,为四水归池之建筑。祠堂土墙青瓦,大门为镂空雕花,门顶上约50公分处撰有毛氏宗祠四个大字。

1949年7月枝江宣吿解放,随之宗族制度訇然消失。1952年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后,族人对祠堂的热情日益谈薄,次年经族人商议,决定将祠堂拆除,材料构件分给族人,40亩祠堂土地充公,祠堂旧址划归外姓人建房居住。至此,毛家祠堂不再存在。

七、士封公“三修族谱”

清咸丰辛亥年(公元1851年),是毛氏族人因水灾,从偏洲北迁顾家店毛家场20周年,枝江禀膳生员、廷贵公九世、朝楷公二子毛毓桐,现当族长,有意修建祖祠,便与廷溥公十世、毓山公之子毛士封,廷毅公十世、祖锦公曾孙毛士肜,共同发起“续修谱牒,重建毛氏宗祠”倡议。

由毓桐公领首重修宗祠,士封公领首续修族谱,士彤公撰写谱序,义鼎公、禧公、令公与族众采访募化,察清户口名目,不期月年,谱成又编立“长守修学业,克振家道芳”十字,续“大成启国华”五派之后。此次修谱用时力二百六十日,无寒暑昼夜,勤编精缮写者,则士封公一人力也。士彤公撰写谱序,敬书数语于谱端,以记其事。

八、本徽公“四修族谱”

宣统庚戌年(公元1910年),,廷溥公十一世毛本明到毛家祠堂查看清明祭祖之事,见祠堂破旧失修,族谱损坏,伤心地对族人说,自己年岁已高,对整修祠堂续修族谱已无能为力愧对祖宗,说完老泪纵横。

本明公之子有藻公安慰父亲,决定自己领头整修祠堂。于是有藻公邀接本徽、本湖、有芝、有善、有动、有彬、有山、有泮、有浩、有吉等族人到毛家祠堂议事,本明公推荐本徽公领头续修族谱,有藻公领头整修祠堂。本徽公义不容辞,率先解囊捐钱八十串文,有藻公亦捐钱七十串文,组成修谱班子。此次修谱由族长、廷滋公十一世孙毛本徽任主修,廷贵公十世、毓桐公之曾孙毛有吉撰写谱序,历时五年,于民囯三年完成。谱成又编立“继续先贤志,光明定家邦”十字,以传后世,使知尊卑。

九、德瑃公“五修族谱”

民国丁亥年(公元1947年)是枝江毛氏因水患从偏洲北迁宜都毛家场84年。由廷滋公十三世、本徽公之孙、族长毛德瑃领衍,偏洲毛氏五修族谱。
修谱人员携德瑃公印发的《告族众书》,足迹踏遍枝江、宜都、长阳、五峰、夷陵等县毛氏居聚地,挨家挨户上门登记造谱。此次修谱用时一年,于次年三月完成。共制作了六部毛氏族谱,每部六册,全部用毛笔抄录而成。当年制作的六部族谱,除廷毅公后裔毛国建保管的一部完好无缺外,其余五部均已不齐全。

德瑃公在《告族众书》中曰:“吾族迄于明末清初,始迁祖永初公由江西西迁,至湖北枝江偏洲落籍,建立宗祠。嗣以被水冲毁,乃将宗祠北迁于宜都县属毛家场。经于本年清明节,召集族人公议,重编族谱,添修祖牌;并组织筹备委员会,推举专人负责”。

十、毛启国“三到江西寻根”

(一) 第一次在江西丰城寻根
2009年4月27日,应江西省丰城市博物馆副馆长毛静邀请,时任三峡商报枝江记者站站长的毛启国,前往江西丰城市寻根认祖,追溯枝江偏洲毛氏源流。

在丰城市曲江镇草园村毛眼塘族谱保管人毛国亮、毛根欢父子陪同下,通过查阅族谱、核对字派、访问宗亲以及对毛眼塘祖坟山上现存的三块刻有“雷卿塘”三字的墓碑考证,确认枝江《偏洲毛氏族谱》中记载的祖居地“雷卿塘”,就是现在的草园村毛眼塘,因此,草园村毛眼塘为枝江偏洲毛氏发脉地。实现了枝江偏洲、丰城雷卿塘两地祖籍地、堂号、始迁祖、世系衍脉、字派、族谱等六项的成功对接间。在丰城寻根期间,丰城县前副县长毛江源先生特地与毛启国见面,高度称赞此次丰城寻根之旅。

(二) 第二次在江西丰城寻根
2011年2月7日,应江西丰城市原上塘镇党委书记毛日凡邀请,三峡商报枝江记者站站长毛启国,再次到江西丰城市寻根认祖,祭拜毛坊始迁祖永初公。

在丰城市上塘镇坪湖村毛坊祠堂保管族谱上,查到枝江族谱中记载“廷派兄弟”迁徙枝江偏洲的文字记载。据族谱考证: 丰城雷卿塘“廷派兄弟”指廷贵公、廷乐公、廷溥公、廷滋公、廷禧公、廷祉公、廷弘公、廷毅公、廷升公、廷杰公、廷玉公等十一人。枝江偏洲的“士本有得大,成启国华长”十派与丰城毛坊的“本端宗益盛,源远福兴长”十派同辈。通过查阅族谱,确认坪湖村毛坊为枝江偏洲毛氏祖簇籍地。

毛日凡先生代表毛坊村理事会,向毛启国赠送一部丰城《毛坊毛氏宗谱》。 此次江西丰城的寻根认祖之行,标志着枝江偏洲毛氏迁徙、源流和祖籍地寻访工作圆满完成。

(三) 第二次在江西丰城寻根
2014年6月13日,应江西丰城市毛坊村理事会顾问毛国辉邀请,三峡商报枝江记者站站长毛启国,第三次到江西丰城市寻根拜祖,代表枝江偏洲毛氏认祖归宗。

毛坊村理事会在毛坊祠堂为毛启国举行隆重的认祖归宗仪式,在丰城市原上塘镇党委书记毛日凡、丰城毛坊村理事会会长毛耀辉等宗亲见证下,毛启国在列祖列宗牌位下行三跪九叩之礼后,将一套枝江《偏洲毛氏族谱》(民国丁亥年修)郑重交给理事会顾问毛益爱,放入毛坊宗祠永久保存。此次江西丰城寻根认祖之行,标志着枝江偏洲三千丰城毛氏后裔终于实现了认祖归宗,回归毛坊大家庭的世纪梦想。

在毛坊寻根期间,毛启国在宗亲们陪同下,还参观了毛坊湖、毛坊新村、刘家园永初公墓址、施家园、祠堂旧址,出席了由毛启国主编的《毛坊族谱汇编》一书审稿会。

(湖北枝江毛启国供稿)

历史文化

姬郑到底是文王的第几子

2014-2-21 19:29:00

历史文化

湖北枝江偏洲毛氏与韶山毛氏关系

2014-11-3 12:21: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