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获得者名单公布,全国共58人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光荣称号,265人获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毛腊生 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获敬业奉献奖
毛本义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地方税务局退休干部 获提名奖
毛师花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黄坛口村村民 获提名奖
(一)、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毛腊生

毛腊生 男,汉族,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
40年来,仅有初中学历的毛腊生怀揣“匠心”,用满腔热情去“读懂”冰冷的砂子r扎根一线,用勤奋进取书写着航天工人的精彩篇章r执着信念,用聪明才智铸造起强大国防的基石。他参与生产的系列型号导弹,4次亮相国家阅兵仪式。
1977年,知青毛腊生因表现出色被推荐进入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从事铸造生产工作。“苦、脏、累”是铸造岗位的“代名词”,与毛腊生一起工作的多名同事因吃不了这份苦,先后转行或跳槽。但身材瘦弱的毛腊生,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一步一步实现了自身的质变,完成学徒—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的华丽蜕变。
2006年,公司承担了为国家某重点型号导弹研发特种舱体的任务。多次失败后,毛腊生主动请缨。有人质疑:“专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一个工人,能行吗?”毛腊生没有理会闲言冷语,带领项目组全力投入紧张攻关中。没有任何资料、任何经验可参考,他们加班加点查看产品缺陷、检查原定工艺、跟踪生产过程、计算具体数据,经过半个月忙碌,毛腊生找到了问题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使研制任务顺利完成,也使公司跻身国内极少数掌握该技术单位之列。40年里他凭借丰富经验和高超技能,先后主持完成多种超大型薄壁舱体试制生产等研制任务,成功解决多个难题,其中10余项课题或项目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随着毛腊生功成名就,一些私营企业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也曾有多次机会进入相对轻松的技术管理岗位,但他仍旧选择在生产一线。毛腊生说:“没有航天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尽最大努力回报航天!”工作中,他积极利用“毛腊生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开展传帮带,提升公司的铸造技能水平。他带的徒弟中2名成为国家技师,6名成为高级技师。毛腊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贵州榜样·最美人物”等称号
(二)、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地方税务局退休干部 毛本义

毛本义 男,汉族,1938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地方税务局退休干部。1957年,毛本义在自己的记事本上写下誓言:“我要终生宣传好党的事业。” 60年来,他秉持虔诚执着的信念,采取集报、剪报、研报、用报的特殊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书写“爱国爱党、终生不悔”的人生篇章。
毛本义出生在一个贫穷山村,直到1949年家乡解放后才有机会读书。在他心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的新生活。因此,他从19岁开始就许下誓言:要用一生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终生宣传党的成就、党的事业。
毛本义深知要搞好宣传,报纸是重要载体。他在工作之余,大量读报、剪报,写新闻、写感悟。退居二线后,更加专注于集报、剪报、研报、用报。为收集报纸素材,他经常钻到废品收购站一待就是一整天,经常奔波全国各地参加集报交流会。一身旧制服穿了20多年舍不得扔,他却舍得每年花费几千元购买报纸。如今,他的“家庭报馆”已经收集2120个种类的1.8万余份报纸,犹如一套百科全书。集报的目的是用报,是为更好宣传党的事业和成就。毛本义经过潜心研读,将自己的藏报进行分类组合,先后编集“国庆特刊”“党的生日”“革命英烈”“长征”“抗战”等36个专题,经常背着这些专题材料走进工厂、社区、学校进行免费巡展。路远,他就挤公共汽车r路近,他就骑自行车。展出时,他为大家认真讲解每份报纸的内容、背景和意义,让集报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2013年3月,他整理出百余份有关雷锋精神的报纸和手抄资料,举办雷锋精神集报展,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r2013年12月,举行“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主题巡回报展,给大家讲述毛泽东故事,共同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r2014年4月,举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主题报展r2015年10月,举办“新理念新局面”专题报展,从“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军队改革”“中国外交”等方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成就,毕生追求终不悔。毛本义说:“我会把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精神的公益报展一直做下去,直到做不动为止。”
(三)、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黄坛口村村民 毛师花

毛师花 女,汉族,1933年7月出生,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乡黄坛口村村民。
毛师花为黄坛口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提供早餐,坚持25年早餐不涨价,她卖的鸡蛋饼、豆浆、粽子、稀饭……样样都是五毛钱。她不担心利润,只担心孩子们是否会挨饿,是否吃得干净卫生,被人们称为“有良心的早餐”。
毛师花是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黄坛口村早餐摊摊主,岁月不断流逝,物价不断上涨,毛师花老人却始终坚持早餐不涨价,以“每样5毛”的良心价温暖周边做工的人们和上学的孩子,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早饭奶奶”。
毛师花每天大多从凌晨1点开始,起床后她便紧锣密鼓地生煤炉、炒菜做馅、蒸粽子。凌晨5点左右她用三轮车分两次把早餐铺的东西运到路口,在漆黑一片中坐定,开始煎蛋饼和糯米@。豆浆是凌晨现磨的,鸭蛋用的是当地最好的,馅儿也放得特实在,毛师花对自己做早餐用料十分“慷慨”,但对自己起早贪黑做早餐生意利润却很是“糊涂”。问成本,她没算过r问利润,她甚至不知道是赚是赔。每当别人问起这些,毛师花最常说的是:“刚好差不多。”毛师花似乎没有把这当作生意,更象是在为自己家孩子做早餐。她担心的是,一早从山里赶来的学生会不会饿肚子,如果饿着肚子孩子们怎么能好好上学r她担心的是,不少学生家庭条件并不好,如果加价了学生们能不能吃饱。对孩子发自心底的怜爱是毛师花25年卖早餐不涨价的主要原因。从小吃毛师花早餐长大的毛磊说,毛师花奶奶售卖的早餐样式不多,也并不特别,“但里面掺了很多感情”。毛师花育有两儿两女,子女都不在身边,儿女们多次想接她到城里享享清福,都被她拒绝了。毛师花说:“我一辈子都没停下来,去了城里,每天只能看看电视、走走路,会闲出病的。”毛师花喜欢孩子,来吃早餐的孩子们唤她一声“奶奶”,她就觉得精神特别好。早晨5点出门,8点收摊,毛师花说那3个小时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毛师花经营早餐铺的钱来自每月1040元的养老金,这笔钱由儿子叶发帮助领取,用来帮她购置面粉、糯米等物资。叶仙两姐妹则帮老母亲添置煤炉、调料等物品。儿女们尽可能地帮毛师花解决问题,让她能无忧无虑地做喜欢的事情。在黄坛口乡,毛师花得到了村民们的敬重,很多村民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她,比如将食材以成本价卖给她。他们说,我们的孩子都吃过她的早餐,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吃到她卖的早餐。毛师花荣登“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