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医,如果终其一生不能亲自上战场,那他会非常遗憾!”
近日,一段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的这位解放军医务人员就是曾被30多名抗埃博拉成员反复提到的陆军军医大学的感染病学专家毛青在武汉疫情“红区”(病毒污染区)他有几句话被人熟知.
1、“任务来了就是要往前冲”
“我是研究感染病的医生,我是1984年入党的党员,我是有近40年军龄的老兵,任务来了就是要往前冲!”

在武汉市最大的专科传染病医院——金银潭医院收治的全都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陆军军医大学首席专家毛青刚刚抢救完病人,从污染区走了出来。

2、出发前,毛青为自己的行囊写姓名牌
今年56岁的毛青教授,同样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但他随时要进入污染区,为重症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曾任首批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助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医疗队首席专家、军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临床救治指导组成员的毛青教授,在医疗队队员眼中可谓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2014年11月,毛青在利比里亚设置传染病病区
他曾在2003年亲手治愈5名非典病人,也曾深入利比里亚疫区,支援非洲抗击致死率一度高达90%的埃博拉病毒。一次次冲在疫情最前线积攒的经验,就是他站在这里的最大底气。

2、“我会第一个进入病区”
在这里,毛青除了提供治疗方案,还要监督医务人员严格遵守病区操作流程。监督不是担心有人会工作偷懒,而是要提醒大家不要在救治过程中忽略了防控原则。无意中揉揉眼睛、摸了摸脸,都可能带来危险。每一次上岗,必须从清洁区穿过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再经过洗消操作离开污染区,绝不能走回头路。
毛青直言,所有的队员都是积极向前冲,但在冲的过程中,年轻同志肯定也多少会有一些恐慌、紧张。
“我会第一个进入病区,我们在抗击传染病方面有许多经验,但不是所有队员都有在传染科工作的实践。所以我要第一个进去,要给大家一些信心。”他说。
对病人来说,专家的一句宽慰和鼓励也会极大影响与病魔抗争的心情。病人入住后,毛青每次查房总要尽可能多留几分钟,“其实没别的,只是想与和患者多一些交流,带给他们多一些信心”。

出征前,毛青主任和科室同事高喊“雄起”(第一排左4为毛青)
3、“走进病区,战斗打响,再无其它”
做军医三十年,军人毛青有好多遗憾:1986年,他打了那么多申请,没有去成老山前线;2003年,他留在科室治疗非典病人,没能到小汤山医院。
“一个军医,如果终其一生不能亲自上战场,那他会非常遗憾!”毛青说。如今,他站到了前线,成了“红区”里的旗帜。

或许,常人眼里我们这些军医‘了不起’,但我们只是尽到了我们的责任。走进病区,战斗打响,再无其它。”

毛 青
感染病学专家,现任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感染病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和医学病毒学分会常务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