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无为毛在明提供信息
在无为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毛氏宗祠(捧檄堂)续谱修祠筹备委员会各位宗亲的精心筹划、通力合作下,经无为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批准,无为市重点文物,中华毛氏安徽无为毛氏宗祠捧檄堂于2021年12月11日上午举行了修复奠基仪式。毛氏宗祠捧檄堂所在地洪巷镇人民政府有关领导、洪巷镇文化站负责人、全国各地毛氏宗亲二百多人参加了修复奠基仪式。
会议由无为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艺术指导毛爱民先生主持。
会议第一项 会长毛新致辞宣布开工典礼开始(发言稿附后一)
会议第二项 洪港镇有关领导致辞
会议第三项 名誉会长毛长江致辞(发言稿附后二)
会议第四项 家族代表毛昌杰致辞(发言稿附后三)
会议第五项 常务副会长毛永伍宣读捐款人名单致答谢词
会议第六项 祭祖仪式,上香——叩首——鸣炮奏乐——
一、毛新会长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宗亲,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青山滴翠,濡水长流。今天我们无为捧檄堂毛氏宗亲怀着尊祖敬宗无比虔诚之心,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隆重举行无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毛氏宗祠(捧檄堂)重修的开工典礼。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无为毛氏修祠续谱委员会”全体成员对出席典礼的各位领导、毛氏全体宗亲、各方亲友和来宾致以热烈的欢迎!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修祠续谱工作的宗亲表示真诚的感谢!对修祠续谱工作倾尽心力、劳碌奔波的宗亲会成员和顾问的辛勤付出致以衷心的感谢!对慷慨解囊鼎力赞助的全体宗亲和各界精英致以祟高的敬意!
木有本,水有源。我捧檄堂毛氏自一世祖毛义至今,椒繁松茂,已七十多代,共2000多年,源远流长。期间朝代迭续,治乱更替,几经迁徙,薪火相传,繁衍不息。自民国十二年四修族谱修建祠堂以来已近百年,历经岁月沧桑,重修祠堂刻不容缓。适逢盛世,国家昌盛,家族兴望,修祠续谱正当其时。
今天环宇澄清,凤鸣凰飞,良辰吉日,毛氏宗祠重修即将开工。我衷心希望全体族人凝心聚力,竭诚合作,早日完成续谱修祠伟业,以敬列祖列宗,以续子孙昌荣!
谢谢大家!
二、名誉会长毛长江发言稿摘录 他指出:一年来,在各位宗亲的共同努力下,修谱寻亲取得初步成果,宗亲们要继续努力,尽可能使百年以来分散在外地的宗亲都能找回家。宗祠修缮还要进一步完善修建手续,严格按照文旅局要求,精心修复为江西民居风格。宗祠修复后,将成为宗亲们文化交流活动的场地,每年定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交流要坚决拥护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要讲政治,依法合规。要交流乡村振兴致富经验,要帮助支持优秀年轻的宗亲创业发展,要关爱留守困难儿童、老人和困难家庭,要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多一事。在地方党委政府和村居委会的领导做好公民、好村民。
三、家族代表毛昌杰发言稿
各位宗亲、各位宾朋、各位长辈:大家上午好!一周前接到碧波老爷的电话,说让我代表毛家晚辈在今天典礼上说一下,刚才毛主任、毛会长两位老长辈发表了情真意切的致辞,很是感慨、感动。尤其是昨晚连夜把我们捧檄堂毛氏族谱从头至尾认真读了一遍,家族渊源流长,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入睡,震撼于毛氏列祖列宗的功德,同时也深感我们无为毛家绵延数千年,历代先祖经历的苦难和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从小听家里长辈讲,尤其是得到族谱的印证,我们无为毛家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辉煌的过往,我们捧檄堂无为毛氏始祖为东汉庐江关河人毛义,就是现在的无为开城镇毛公村人,距今2000多年,义公在历史上以孝道著称,家传古文诗学。东汉时章帝对儒学宗师厚爱有加,生予重赏,死以厚葬。据有关部门考证毛义是我们无为市首位见著于正史的历史人物,《后汉书》记载,东汉章帝每年派当地的长官慰问、赐予大量的稻谷,毛义以80多岁的高寿仙逝,筑毛公冢于巢湖南岸。
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义公后裔第四十一世诚公约1000年前由开城毛公山祖居地避乱迁至江西饶州府鄱阳湖畔,历九代300余年,留毛公洞毛公诗壁于毛公山。唐宋以后儒学兴盛,毛公山诗经洞成为儒家圣地。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在《上瑕丘明府启》中写到:“祈安阳之捧檄,拟毛义之清尘。”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在《书怀贻京邑同好》中说:“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宋枢密使太师、魏国公、诗人王之道多次游历毛公山,并题诗《游毛公洞六首》,有一首为:“说诗人去想云车,千古青岩倚碧虚。训诂未容端拜议,一言聊复问关雎。” 历代颂扬义公的诗词文赋不胜枚举,例如唐朝的温庭筠、宋朝的陈师道、元朝的张伯淳、明朝的顾清、清朝的张廷寿等等,都可以查到。义公事迹见著于正史的更多,有《后汉书》卷三十九第294页〈刘平等列传序〉、《东观汉记》卷十五第637页〈毛义传〉、《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八第454页等。见著于历代文学作品的也有很多,如《百孝图.禄养一》、《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和《蒙求》等儒家经典。义公耕读传家、孝老爱亲的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我们无为毛氏家族巨大的荣耀。
从家谱上看,为奉祖祭祀,义公后裔第四十九世其焕公于元末明初从江西饶州府鄱阳湖畔回迁至芝城南乡梨林狮形山(就是我们的毛家庵村)至今已660多年。其焕公为捧檄堂梨林一世祖、二传贵公、三传宝五公育一女太真姑、五子彦清公、彦铭公、彦澄公、彦恭公、彦钟公。尤其是看到太真姑的事迹更是感动流涕,太真姑十多岁父母双亡,安顿好父母的后事,独自一人抚育五个幼年的弟弟成人,逐一成家立业,分脉五支,才有了我们今天分居梨林、硇(náo)山、羊角河、巢县、开城等地枝繁叶茂数千捧檄堂毛氏后人。太真姑是我们无为毛氏孝老爱亲的典范,更是我们毛氏后辈学习的楷模。
族谱上记载历代先祖中在各行各业佼佼者还很多,为了使我们无为毛氏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致失传,为了保持家族人文历史的延续,各位长辈劳心劳力编修族谱、重建祠堂,尤其是我们毛氏宗祠被列入政府文物保护,作为毛氏后辈我们更有义务要保护好、传承好。把祖先的的美德发扬光大,及时将近百年来无为毛氏族人为国为家无私奉献的史实和所建立的功绩记录下来传承下去,以启迪后人与时俱进,再创辉煌。
今天吉日吉时,重建祠堂马上就要动工了,感谢列祖列宗的保佑,感谢义发公等家人历三代舍命守护族谱,感谢全体宗亲宾朋的慷慨解囊,感谢宗亲会成员、各位顾问、各房理事、各位长辈们不辞辛劳的奔波付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