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毛筒


毛钦征,女,生于1913年,广渡人,毛良梅之长女,原名清真,1938年4月1日入党,曾从事过约两年的地下党工作,1986年恢复党员身份。毛钦征下有4个弟妹,自已排行老大。少年时家境贫寒,毛钦征断断续续念完了小学,后考入省立八中(现衢州一中),就读一个学期就辍学回家,到廿八都小学做代课教师。

1935年上半年,方志敏的部队来到峡口闹革命,宣传革命思想,受其影响,毛钦征与峡口当地的100多名年轻人离开了家乡,跟随部队,辗转到江西广丰一带,后因国民党对红军开始围剿,几个月后毛钦征和一些年轻人一道回到家乡,又重新做起代课教师。这几个月追随方志敏部队的革命经历,对毛钦征来说影响极深,最早接受到共产党的启蒙教育,向往革命的思想已在她心里深深扎下了根。不久,毛钦征与一位女青结伴离家来到上海,寻找革命之路。曾到缫丝厂、纺织厂做过工。结识了一位在工厂搞工人运动的地下党员,深受其影响。1937年上海8·13事变后又辗转到杭州,加入了当时的战时护士讲习所,负责照顾养育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1938年,毛钦征随战时讲习所搬迁到丽水,再次相遇当年在上海搞工人运动的地下党员蒋治。蒋治,1929年入党,曾任中共上海引翔区委、杭州中心县委常委、当时任中共丽水县委书记。同年4月1日经蒋治介绍毛钦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蒋治妻子病故,毛钦征与其结为夫妻。夫妇俩在丽水从事革命工作,毛钦征主要负责发责发展新党员及做基层群众工作,担任丽水职业妇女部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1940年12月,毛钦征丈夫蒋治因长期工作劳累,生活艰苦,再加上曾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坐过监狱,受尽折磨,积劳成疾而病故。因毛钦征是丈夫的下线,平时并没有和其他上线党员有直接联系,所以她最终与党组织断了联系。丈夫去世后,毛钦征带着一个才一岁多的儿子,将珍藏多年丈夫留下的的有关他俩从事地下党工作的证件秘密带回到自己老家广渡。钦征的父亲名叫毛良梅,就住在广渡书院埂。他为人很好,都叫他毛先生。虽然是教书行当,家里需雇人种田,要负担名下家庭生活也不很充裕。他有个同学在县府任县长,县政府就委任他为广渡乡的乡长职务,他见委任书,立马叫人帮忙把它带回县府,一再交代说“县长叫你吃饭你就吃,告诉县长,你的老同学不当,让我带回给县长。”,钦征她深知父亲是个教书匠,办事稳重,地方上人缘又好,交给自己父亲没错。父亲接过女儿的布包,深知这东西既重要又危险,将女婿留下遗物一定要帮助保管好。在当时形势下,怎么保管?他见香乩上有个长长的花瓶,这个花瓶是祖宗留下的,一直摆在香乩上,专门用于插花束或插支鸡毛刷的,也可插毛笔,所以也有称它叫毛筒。毛先生将证件放入毛筒深处,对这样有文化的家庭来说,这种摆式不会引人注意。.1942年6月,听说日本鬼子要来了,毛先生把毛筒,小心翼翼地埋入自家的地下。鬼子退走后,他又把它挖了出来,可惜毛筒已被大火烧裂,但里面的东西完好无损,尔后亲手将布包交给自己女儿。远在建德广渡两地奔波的钦征失去了共战斗同生活的丈夫,又与地下党失去了联系,看着老父亲为她俩保存下来的东西完好无损,心情万分沉重。她先后在夫家建德,后又回到自己老家广渡,把儿子托给丈夫的兄弟为她帮带,她自己外出挣钱,帮人写信,为人送信,什么家务事都帮人干过,又两度做起代课教师,艰难生活令人辛酸,却毫无怨言,生活所迫的她不得不再婚生子。当组织上进行调查时才明白,毛钦征与他丈夫蒋治是一对老地下党员。1986年落实政策后,毛钦征恢复了中共党员身份。一直来她对党感情尤为深厚,组织观念很强,社区组织活动请她参加,她都会毫不推辞,很受社区领导和家人的钦佩。

2011年时她已是近百岁高龄。尔后病逝于上海,葬在她丈夫的老家建德。一对普普通通的毛筒还在,却记载着一个不寻常的故事。

浙江广渡毛井水提供资料

文旅古迹

山东新泰市谷里镇发现清代毛氏谱碑

2021-3-15 17:01:13

毛氏商会

毛泽斌 中国当代艺术名家

2020-11-28 20:28:3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